6 月 28 日,由呼和浩特市体育局主办的 “体育进机关” 干部职工公益培训班在市体育中心正式开班,30 余家企事业单位的 600 余名干部职工齐聚一堂,共同开启为期一个月的科学健身之旅。此次培训以 “强体魄、聚合力、促发展” 为目标,通过太极拳、健身气功、匹克球、网球、瑜伽五大特色课程,为机关干部量身定制 “健康处方”,推动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深度融合。
大家还在搜:本次活动积极响应《关于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意见》精神,将体育健身纳入机关文化建设重要范畴,通过政府主导、社会协同的方式,打造 “15 分钟健身圈”,推动体育资源向基层延伸。正如开班仪式上体育局负责人所言:“机关干部长期伏案工作,久坐导致的健康问题日益凸显。我们希望通过常态化培训,帮助大家养成运动习惯,以更饱满的状态投入工作。”
数据显示,我国居民日均久坐时间达 9 小时,连续静坐 2 小时即会引发肌肉僵硬、代谢减缓等问题,长期久坐更与心血管疾病、糖尿病等慢性病风险显著相关。为此,培训班特别引入 “碎片化运动” 理念,结合《全民健身计划》提出的 “科学布局、公益导向” 原则,设计了兼具趣味性与实用性的课程体系。
与传统培训不同,本次活动采用 “你点我办” 的定制化服务模式。前期通过问卷调查收集干部职工需求,最终确定五大热门项目。例如,针对女性干部对塑形的需求,瑜伽课程特别设置了体态矫正模块;针对中青年群体的运动偏好,匹克球、网球等新兴项目成为 “爆款”。这种 “精准供给” 模式,既提升了参与积极性,又确保了培训实效。
在课程设计上,主办方邀请国家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团队授课,采用 “理论 + 实践”“集体 + 个别” 的教学方式。以太极拳培训为例,教练团队不仅示范动作要领,还深入讲解中医养生原理,帮助学员理解 “以柔克刚” 的运动哲学。此外,培训期间将组织趣味运动会、团队挑战赛等活动,将体育精神融入团队建设,强化 “团结协作、拼搏进取” 的机关文化。
此次培训是呼和浩特市推进全民健身 “六进” 工程的重要一环。除机关单位外,当地已同步开展体育进校园、进社区、进企业等活动,形成多层次、广覆盖的公共服务网络。例如,柳北区通过 “体育 + 教育” 模式,将 37 个公益课堂搬进校园,为 21 所学校提供足球、街舞等课程,惠及数千名青少年。这种 “以点带面” 的辐射效应,正推动全民健身从 “小众参与” 走向 “全民共享”。
为保障活动可持续开展,主办方建立了 “政府补贴 + 社会赞助” 的资金保障机制。一方面,财政专项经费支持场地租赁、师资聘请等基础支出;另一方面,企业捐赠运动器材、提供赛事赞助,形成 “公益属性 + 市场活力” 的良性循环。此外,培训结束后将成立机关健身俱乐部,定期组织联赛、交流活动,推动体育锻炼常态化。
“平时工作忙,总觉得没时间锻炼。这次培训把课程送到身边,还配备专业教练,真是太贴心了!” 市卫健委干部王女士在体验完瑜伽课后表示。不少学员反映,通过系统学习,不仅掌握了科学健身方法,更深刻认识到 “健康是工作的基石”。
值得关注的是,培训还吸引了许多男性干部参与。某机关单位的张先生说:“以前觉得太极拳是老年人的运动,现在发现它对乐鱼网官网入口缓解颈椎压力很有帮助。而且和同事一起练习,增进了交流,工作氛围都变轻松了。” 这种从 “被动参与” 到 “主动融入” 的转变,正是 “体育进机关” 活动的深层价值所在。
随着 “体育进机关” 活动的深入推进,呼和浩特市计划将其打造成全市乃至全区的示范项目。下一步,主办方将建立干部健康档案,通过体质监测数据动态调整课程内容,并探索 “线上 + 线下” 融合模式,开发健身指导小程序,为干部职工提供全天候健康服务。同时,还将联合工会、妇联等部门,开展 “家庭健身挑战赛”“亲子运动日” 等活动,以机关带动家庭,以家庭辐射社会,形成全民健身的强大合力。
正如《全民健身计划》提出的目标,到 2025 年,我国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例将达到 38.5%。而 “体育进机关” 作为其中的关键一环,不仅关乎干部职工的个人健康,更关系到政府效能的提升与社会文明的进步。当 “健康中国” 的理念在机关大院落地生根,当运动活力成为政务服务的鲜明底色,我们有理由相信,这场始于健身的变革,将为城市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能。
相关搜索: